• 主页 > 体育问答
  • 博士学历占比超八成,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的共同特质

    人才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 由于医药研发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拥有技术、资金、管理等多重资源的高层次人才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目前活跃的生物制药公司创始团队的教育、科研、工作背景如何? 什么样的创始人更有可能带领生物制药公司突破竞争并成功上市?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选取截至2022年5月20日已在香港联交所及科创板上市但尚未盈利的40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香港联交所28家、创业板12家)科创板)。 根据招股书和公开披露的信息,获取上述企业核心创始团队的学历和行业背景,并进一步总结分析其创始人的共同特征。

    01

    超过80%的人拥有博士学位,回国潮即将来临

    受国内生物医药环境的吸引,一大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国内外顶尖大学研究经历、或跨国药企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才走上了创业之路,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主力军。为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学是培养人才、聚集人才、创新人才的第一场所。 投资生物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似乎更青睐创始人拥有名校、高等教育和相关专业背景的公司。 对于一家初创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创始人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吗?

    ▲ 创始人学历统计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创始人拥有博士学位,而硕士及以下的公司创始人仅有14人,仅占69名创始人的20.3%。 这一迹象也反映出生物医药行业技术难度大、进入壁垒高,对人才的学术储备和科研能力要求极高。

    高学历人才进入生物医药行业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创新型企业想要立足甚至脱颖而出,担任领导角色的创始人自然要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 创始人是否有海外留学背景

    此外,我们统计的69位创始人中,约62%有海外留学背景,反映出海归浪潮不断增长。

    农业创业者的故事_农业创业故事人物素材_农业人创业故事

    除了专业不详的6人外,创始人的专业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生物医学相关或类似专业,约占83.5%; 另一个是工商管理专业。 69名创始人中,6人具有或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或EMBA)背景。

    许多不同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行业外的闯入者。 然而,这显然不适用于生物医药行业。 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同,技术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很难靠行业外的增量贡献来赋能。 这个行业的核心发展规律仍然是内生增长。

    02

    实业背景企业家占比90%

    从我们收集到的公司数据来看,约90%的创始人有在国内外知名药企工作的经历。 这对于创始人丰富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掌握药物研发规律、积累制药公司管理经验极为有帮助。 一个很大的帮助。

    ▲创始人是否有制药公司工作背景统计图

    据我们公司统计,超过一半的创始人有在全球前20强制药公司工作的经历,包括罗氏、诺华、强生、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辉瑞、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安达信、礼来等、拜耳、默克等公司。 其中,有赛诺菲、辉瑞工作经历的创始人人数最多,各有5人。

    ▲创始人长期工作的部分制药公司

    创业前的积累非常重要,决定了你以后自己创业能否成功。 创始人创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往往代表了其创业前职业生涯的巅峰,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能力积累的水平。 据我们统计,共有12位创始人创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担任高管。

    这体现了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波回归。

    这股浪潮并不完全是从创业开始的。 在这批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最常见的职业路径是先在国外积累研发经验,然后回国担任跨国药企国内高管或国内药企高管。 这群人拥有两个关键的核心能力,药物研发能力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 药品研发能力是他们创业的资本,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则是找到合适创业时机的关键。

    农业创业故事人物素材_农业人创业故事_农业创业者的故事

    因此,在国内医药行业向创新转型的过程中,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体系的改革和实施,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和活跃,国内医药市场逐步走向创新。 加之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具有相同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加速涌入中国,愿意将外企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药物研发经验带回来来中国助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

    生物医药的门槛非常高,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年的积累。 这些深耕医药行业多年、拥有药物研发成功经验的人才回国创业。 他们一方面将最先进的生物医药研发模式带回国内,另一方面也加速国内人才的培养。

    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这些具有工业背景的企业家更有可能带领初创企业走得更远。

    03

    约30%创始人有持续创业经历

    ▲创始人是否持续创业

    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经常面临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许多挑战。 如果放在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的生物医药领域,可能会更加困难。

    由于过去有成功或失败的创业经历,“连续创业者”往往被认为是积累了更多行业和创业经验的创业老手,因此成功率更大,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

    我们统计的69位创始人中,有19位在创办公司之前有持续创业经历,占比约28%。

    例如,王银翔博士2003年离开美国耶鲁大学Koleshe实验室做博士后后,回国创办贝达药业(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并领导研发部门贝达制药。 随后,他于2015年与贝达药业同事共同创立JACOS,并自2019年8月起担任JACOS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指导和运营管理。

    04

    农业人创业故事_农业创业者的故事_农业创业故事人物素材

    有科学家创业的成功案例

    ▲创始人是科学家吗?

    除了具有高学历、大型药企工作经验的主流人才外,近两年上市的公司中也不乏科学家或投资企业家。

    据我们统计,约4%的创始人在正式创业前仅拥有科学家身份。

    典型例子包括亚盛医药的杨大军博士和永泰生物的王社教授。 另外,科济药业的李宗海博士因曾在药企短暂积累经验,并未纳入我们的统计范围。 然而事实上,他过去的大部分经历都是在大学教书,他完全是一名科学家。 创业形象。

    虽然大多数科学家长期在实验室辛勤工作,不断做实验、发表论文,但他们往往并不希望将科研成果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而是希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真正造福人类的产品。 我想这就是大多数科学家创业的初衷。

    05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企业家

    着眼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家的面貌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随着国内研发主题从模仿转向原创,新时代企业家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不再是把世界领先的产品和研发理念带回中国,而是在中国制造真正世界领先的产品。 医药产品。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压倒性地战胜了研发经验和市场洞察力。 整个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重心明显转移,优秀科学家在一级市场受到追捧。

    另一方面,上一波仿制药为生物医药行业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科学家的技术能力相辅相成,创业故事再次闭环。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成功者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dlcn.cn/html/tiyuwenda/34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