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及菜单票证口述/二毛

    名片

    二毛(原名牟震丽)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重庆酉阳。 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华美食非物质传承与保护专家(文化部、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美食文献收藏家。 自1987年起,先后在重庆、成都、北京创立文化餐饮品牌“禅东故里”、“天下盐”。 着有《碗里的乡村》、《妈妈的柴火炉》、《味道的滋味》、《民国美食》等美食作品。

    2019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在成都博物馆展出,展出二毛收藏的菜谱文献及菜谱门票1500余卷(件)

    口服/二毛

    整理/封面新闻记者 薛伟睿

    当我看到这本《食堂菜谱》时,我感到很奇怪。 菜谱上注明,来自独山县红枫人民公社,195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据说贵州是一个很穷的地方,但当时官方专门出版了一本菜谱,专门针对一个独山县的公社食堂。县级市。 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在历史上更是罕见。

    《食堂菜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59年2月出版。《公共食堂烹调方法》,上海饮食服务公司1958年编着

    独山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县接壤。 是贵州及西南地区向两广出口的唯一场所。 这里一年四季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5度。 这里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一般来说,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食物都还不错。 确实是贵州省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这些都说明独山县确实有自己的特色。

    《食堂菜谱》编辑寄语

    这本食谱出版于1959年2月。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一个夸张的时期,这个食谱非常夸张。 这个县城的食堂菜有海参、鸡肉、回锅肉等,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美好。 仔细阅读后,我发现《编者按》上写着:“由于目前猪肉产量不足,这本菜谱重点介绍了用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代替肉类的方法,制作了150道菜肴。这些菜肴的特点是:成本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各具特色、大家都喜欢。”

    80年代贵州生活方式_贵州的生活_贵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海参(图片来自网络)

    也就是说,这个菜谱中的红烧肉、回锅肉、水洗肉、海参、红烧鸡等,其实都是用红薯或者土豆做的。 例如,“红烧肉”这道菜要用红薯15斤、面粉50斤、玉米淀粉1斤、植物油8斤、盐酸(贵州泡菜的一种)17斤。 做法是将红薯切成片,将面粉和玉米淀粉加点水混合,然后倒入薯片,用手抓匀,放入烧开的油锅中,将薯片炸至金黄棕色的。 然后用少量油将盐酸炒匀。 就像四川烧白以豆芽为底料一样,这道菜也是在碗底放上盐酸,将炸好的薯片浸在表面,做成一道“烤肉”。

    红薯(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样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想办法把荤菜做成这样的形式,或许就像看梅花解渴一样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不仅是肉类,那个时代的其他稀有食材也会出现在这个食谱中。 例如,红薯也被用来制作花生。 用红薯40斤,切成花生状,用水冲洗干净,晒干。 将晒干的红薯在沸水中炸透,再沾少许盐,就成了花生米了。 还有海参、大虾等菜肴,其中土豆被做成海鲜的形状。 我认为这在当时是一个特别有创意的做法。

    《食堂菜谱》的目录里有猪肉、鱼、牛肉等多种荤菜。

    咸鸭蛋的制作方法也很有想象力。 它将红薯蒸熟去皮,揉成红薯泥,然后用食用染色产品将红薯泥染成黄色,揉成圆形的鸡蛋形状,模拟咸鸭蛋的蛋黄。 。 然后将荞麦面用加碘盐发酵,用来包裹咸蛋的蛋核。 包好后,放入蒸锅中蒸制而成咸鸭蛋。 在这样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就是靠着这种方法让吃的变得美味。

    除了其历史意义外,这本食谱还让我们学习如何准备红薯和土豆。 红薯和土豆是非常健康的食材,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现在我们很多厨师可能都无法用红薯和土豆做出这么多丰富的菜肴。

    另一本书《公共食堂烹调方法》是上海饮食服务公司1958年编的,虽然是个大食堂,但里面的一些菜品还是很不错的。 本菜谱将菜品分为A、B、C、D四个等级。如五花肉、脆皮肉、肉丝、白菜炒虾等为A级菜品,如咸菜炒肉片、辣肉丁、肉饼蒸蛋、干木耳炒猪心都是B级菜。

    贵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_贵州的生活_80年代贵州生活方式

    辣酱肉丁(图片来自网络)

    与之前独山县的菜谱不同,上海酒家的肉都是真肉。 小黄鱼、带鱼等鱼类都属于乙类菜肴,可见这家食堂的水平非常好。

    上海公共食堂将菜品分为A、B、C、D几个等级。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C盘和D盘里都放了蔬菜。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蔬菜是当今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原料。 许多新鲜蔬菜比肉类更贵。 这也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食品成分的味道和健康有了不同的理解。 在蔬菜类别中,有很多菜品仍然是我们的家常菜。 比如炒干水芹菜、豆芽油豆腐、咸菜炒蚕豆等。

    黄豆芽油豆腐(图片来自网络)

    《公共食堂烹调法》序言中说:“公共食堂集体就餐是改变人们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一件大事。要培养人们集体生活的新习惯,必须让人们感觉到在公共食堂里。” 吃饭确实比自己在家做饭要好。 不仅花色品种多样,干净营养,性价比也更高,食物的色、香、味、热都能让您满意。”

    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公社形势下,公共食堂很快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我们现在所说的“大锅饭”就是来自这个时候。 其实有很多菜用大锅煮比小锅更美味。 因为大锅里的食材和调料很多,可以互相提味。 比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其实一开始就是一道大锅菜。 秘诀就在于锅一定要盖到一半,因为为了让味道渗透到豆腐心,锅必须盖上,这样调料的味道才能进入。

    麻婆豆腐(图片来自网络)

    我个人很喜欢吃大锅菜。 在我自己开的北京天下燕餐厅里,我经常喜欢吃我们食堂的员工餐。 不仅自己爱吃,很多熟客看到员工餐也会点上一两道食堂的大锅菜。 由于员工餐通常都是用锅盛着的,从视觉上看,很容易体现出菜肴的色、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因此,大锅菜具有大锅菜的优点。 现在很多单位、企业也有员工吃大锅菜。

    贵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_80年代贵州生活方式_贵州的生活

    随附的

    《食堂菜谱》菜品

    旗肉

    原料:红薯五十斤,面粉十斤,生姜一斤,花椒一两,煮红薯一钱,油,盐等。

    做法:红薯切成四块,面粉加水拌匀,铺在薯面上,入沸水中煎至金黄色; 用姜来熬汤。 然后将炸好的红薯倒入汤中,加入红薯煮一分钟左右。 不要煮太久。

    山药泥

    配料:红薯三十斤,荞麦面二十斤,芡实粉一斤,盐等。

    做法:将红薯蒸熟,去皮揉成泥,用支脂染黄,捏成蛋心形。 荞麦面加点盐和匀,用它包住蛋心,包起来,上笼蒸熟。

    土豆面包

    配料:土豆一百斤,荞麦面十斤,碱二两,葱蒜各五斤,油,盐等。

    做法:1、将土豆蒸熟、去皮、揉成泥,加入碱,然后与荞麦面一起发酵。 2、洋葱、蒜切碎,加入油、盐拌匀,做成心。 3、将发酵好的芋头面捏成馒头状,蒸至熟即可。

    早期审查

    【当地川菜】《二毛老菜谱》第一期:正宗的四川满汉宴需要三天三夜吗?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老菜谱》第二期:你不知道的大白菜一百种吃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dlcn.cn/html/tiyuwenda/38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