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校园作息信号与活动音乐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更新。比如传统的上课铃声变成了悦耳的音乐,学校集会、运动会、体育锻炼时广播里播放的音乐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运动员进行曲》不再作为唯一的进行曲,用“校歌”代替《运动员进行曲》的创新之举已经非常普遍。让学生唱着校歌,踩着旋律进出场地,凸显学校自身的特色。这些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让校园更加富有活力与灵气。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的学校需要注意自己校歌的音乐旋律特点。
在某市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上,我发现很多担任旗手、引导员的学生,他们的步伐和广播里播放的《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有些不协调。起初我以为是个别学生缺乏音乐感造成的。仔细观察后发现,那些步伐与音乐不一致的学生,并不是个别的,虽然是“小团体”,但在队伍里行走时,还是很显眼的。于是,我向所在学校一位熟悉的同事询问,为何没有选音乐感强的学生担任仪仗队成员。同事告诉我,学校平时游行的背景音乐是校歌,而运动会用的是《运动员进行曲》。因为这所学校的学生长期伴随着校歌欢快的节奏行走,节奏很快,孩子们的动作频率已经形成了“一半走一半跑”的习惯。 突然,节奏明显不同的《运动员进行曲》被换成了游行的背景音乐,有的同学很不适应,经常急着踩节拍,急于纠正,慌乱中与队伍整体格格不入。
《运动员进行曲》大家都不陌生,这首歌在中国使用频率非常高,说是仅次于国歌也不为过。这首歌除了在各类体育比赛中使用外,在会议、颁奖典礼,甚至很多与运动员、体育比赛无关的集体活动中也经常使用。笔者查阅了资料,发现《运动员进行曲》创作于1971年。当时,我国正在举办“亚非乒乓球邀请赛”,为了烘托比赛气氛,组委会决定播放一首乐曲。于是,吴光瑞、贾爽、李明秀三位音乐家共同完成了《运动员进行曲》的创作。乐曲的节奏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行走频率量身定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进行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进行曲创作时也有配歌词,可以演唱,但多数情况下,主要作为乐曲演奏。《运动员进行曲》诞生至今已有50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笔者认为,用新歌代替具有强烈时代痕迹的《运动员进行曲》是可行的。从发展的角度看,用新歌代替传统的《运动员进行曲》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用什么音乐代替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运动员进行曲》最大的感受是庄严、雄健、振奋人心。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所以不能随意用任何音乐代替。如果音乐的强拍、弱拍、节奏、速度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用校歌代替《运动员进行曲》是完全可以的。但实际情况是,各个学校的校歌节奏都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节奏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比如4/4拍、3/4拍、2/4拍等,也就是一个音节有四拍、三拍、二拍等,有的用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演奏,也就是说音乐演奏的速度不一。所以有的校歌节奏并不适合作为行进时的背景音乐。调查发现,大部分校歌节奏欢快,所以旋律也较快。学生在行进时也要加快动作,使得学生正常的步伐显得不自然,就像快进的视频一样,走路的姿势甚至显得滑稽。有的学校校歌节奏较慢,与队伍行进步伐的节奏和速度不太相配。人为地用这种慢节奏的音乐作为队伍行进的背景音乐,导致学生的行进步伐严重变形,走路时好像“慢动作”。 由于背景音乐的限制,一群朝气蓬勃、活泼可爱的孩子,走路都像老人一样迈着“八字官步”,孩子们本该有的“精神、精力、气势”难以展现出来,团队精神黯然失色。
因此,笔者认为,是否采用校歌作为学生进行曲的背景音乐,应根据校歌的旋律、节奏特点进行理性的选择。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dlcn.cn/html/tiyuwenda/523.html